新加坡五日:City in Nature

一月中旬,我们一行二十余人来到新加坡,开始一段为期五天的交流学习。时间虽短,但在双方长达数月的事前安排下,全程相当顺利。本想着一月份就应该把这篇文章敲出来,但过节的气氛实在过于诱人,一恍惚就拖到了三月。

抵埠那会儿,新加坡几乎全境阴雨。听当地人说,那是一年中难有的气温舒适,不觉炎热的时候。

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,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,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邻。其总面积约为728平方公里,人口约为580万,这其中约 3/4 是华裔,而余下则包括马来族、印度族等其他背景的人口。

新加坡的名称源自梵文「Singapura」,现「狮城」的别名便由此而来。据传一位来自苏门答腊的王子山尼拉·乌他马(Sang Nila Utama)在登陆新加坡岛时,在岸边看到了一头「狮子」,受此启发,他将这座岛命名为「Singapura」。虽然现代研究表明新加坡从未出现过野生狮子,那只动物更有可能是马来虎,但这一传说已经深深植入了新加坡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中。1964年,雕塑家林浪新融合加坡从渔村(鱼尾)发展为繁荣城邦(狮头)的历史,创作出了「狮头鱼尾」形象,鱼尾狮标志从此成为新加坡的著名地标。

新加坡五日:City in Nature - 1

新加坡的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中国文献中的「蒲罗中」,后以「淡马锡」(Temasek) 之名存在。14世纪属于满者伯夷和暹罗势力范围,后因马六甲苏丹国兴起而衰落。

新加坡作为贸易港的重要性始于19世纪。1819年,英国殖民者斯坦福·莱佛士在此建立了一个贸易站,使新加坡成为一个战略性商业中心。1824年英国正式控制新加坡,成为海峡殖民地重要港口。二战期间,新加坡被日本占领,战后恢复殖民统治;直到1959年,新加坡实现内部自治,李光耀任首任总理;后于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;又因政治矛盾,于1965年8月9日被迫独立,成立新加坡共和国。

「NUS: The Best Campus Life」

新加坡国立大学(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, NUS) 是我们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,也是五天里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。

我们这次探访的是位于肯特岗的 NUS 主校区,几天的时间,我走遍了大多数 NUS 向外开放的地方,也包括标志性的学术社群中心「UTown」。中途还差点在中央图书馆附近迷路。

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游客走到那个标志性的「#NUS」标志前打卡。我们路过的时候,还有一群来着国内一所中学的游学团在标志前合影。带队的老师向我们介绍的时候,我满心都是羡慕。要是我的中学时光有这样的经历该有多好啊。

作为「亚洲顶尖学府」,NUS 向我们展示的一切都十分美好:静谧的环境、丰富的设施、热情洋溢的学生、开放包容的校园……

近些年在中国的留学生圈子里,以香港和新加坡为目标的人数似乎是有增无减。NUS 的许多全日制授课型硕士项目,竞争也是相当激烈。在我们参观校园期间,就看到不少国内知名高校的本科生前来参加研究生笔试考核。

我们去那会儿应该是正赶上 NUS开学,校园里已经有不少学生。由于校内宿舍有限,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会选择在地铁沿线租房,每天利用地铁通勤上学放学。留学生更是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,在新加坡租房也是个难题,太早动手难找房源,太晚下订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房东坐地起价。

NUS 校内有仅供学生和教职工乘坐的穿梭巴士。在教授的带领下坐上巴士,我们得以在 UTown 和各学院的建筑之间穿梭。上方的「The Best Campus Life」的标识,就摆放在巴士站旁, UTown 门口的位置,迎接着每个进入 UTown 的行人。

新加坡齐名的两所大学,一所是 NUS,另一所就是南洋理工了。可惜这次南洋理工并不是主要目的地,只是走马观花地逛了一个上午。也没有实际感受到校园内的生活,就当是观光了。

作为理工科强校(其实综合实力也很强),校区体感上更加偏远一些,建筑风格有种到了香港机场旁边工地的感觉。

参观期间路过南洋理工的一些实验室,还有名声在外的标志性建筑The Hive自习室楼(貌似有人叫它「小笼包楼」,原谅我并没有 Get 到相似的地方),都能感觉到这所大学相对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。

顺带一提,南洋理工校园内的地形可谓相当崎岖,感觉几乎完全是依山而建。许多近在眼前的楼,我好不容易走到跟前,才发现和它之间可能有几十米的高度落差。我原本是想把校园完整走一遍,然而最后发现,能不迷路走出来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。

75% 华裔的国家

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也非常惊讶,来之前知道新加坡有很多老人会说中文,但还是没想到,新加坡居然有这么多华裔。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,在市中心,蜜雪冰城、霸王茶姬、海底捞这样的中国餐饮品牌随处可见;当时临近春节,各大卖场里的春节装饰让人应接不暇。

新加坡五日:City in Nature - 6

然而,华裔众多不代表新加坡是中文的天下。新加坡小得像一座城市,但我依然愿意称它为国家。在新加坡,最通行的语言依然是英语,大多数学校,从小教的也是英语。我们参观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时候,国家历史展馆里有许多同样来参观的来自当地中学的学生老师。很多值得细讲的展厅里,老师和同学们席地而坐,就能利用博物馆的场景当场开讲。

在新加坡,当地最重要的两个电视频道中,5 频道是英文台,而 8 频道是华文台。许多华裔,在长期的双语生活中,双语切换已经非常自如。

中国人来新加坡,最容易发现的大概就是这里英语口音的「中文味儿」。也许是华裔平时双语切换频繁,也许是新加坡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日常使用中文,许多华裔的英语口音里都带有中文的影子。至少我个人认为,除了英音美音的标准发音可能中国学生听得多以外,我最容易听明白的英语口语就是新加坡英语了。

华裔之外,新加坡还有相当一部分马来裔和印度裔。很自然地,英语就成了大家都能共同沟通的语言。和东南亚的许多其他国家一样,在新加坡的建筑工地之类的地方,外墙的标识都有大约四五种语言,可见人口组成之多元。

人口多元的一大好处就是,新加坡汇聚了世界上我能想到的几乎所有菜系。就凭这点,作为一个特好养活的杂食星人,在新加坡可谓是如到天堂。

抵埠的第一天晚上,我们就去了离酒店不远的一家印度餐馆。在酒店提供的早餐和 NUS 提供的午餐里,都能看到中西结合的大杂烩的影子。我们也不止一次问过当地人新加坡本地有什么好吃的,却几乎没有得到过什么肯定的答案。毕竟,不管是冬阴功还是海南鸡饭、不管是印度咖喱还是日韩料理,好像都很难以「本地美食」自居。

City in Nature

新加坡给我留下的早期记忆,就是法律严苛、公民素质高、城市干净整洁,一整个梦幻之城的味道。

2015年4月1日,新加坡实施了严格的酒类管制法,规定每晚10点30分至次日早上7点禁止零售商售卖酒类饮料,公众也不能在公共场所饮酒。虽然这条「限酒令」在后续几年里有所放宽,但直到现在,新加坡的酒类提供商仍然仅可在持照的营业场所内,在特定时间销售酒水。

新加坡禁止口香糖也是确有其事。新加坡于1992年颁布法令,禁止进口及销售口香糖。知道2004年,新加坡才允许销售具有医疗用途的口香糖,但个人仍然需要到药店等场所,登记个人身份信息后购买。

然而,新加坡虽然整体发达,但也不是神话。再严苛的法律也不能确保清扫干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,地面偶尔出现的垃圾还是可能会把游客从神话中拉回现实。我们在新加坡逗留不过一周,行人闯红灯这种事情也已经是多见不怪了。

但谈到绿化的时候,我真的不得不说,新加坡简直是「绿化狂魔」。

2021 年,新加坡启动了口号为「 City in Nature 」的自然城市愿景。

尽管新加坡土地面积十分有限,但这里仍然保留了相当大面积的绿化。新加坡目前的绿化覆盖率高达48%,哪怕在市中心,也通过鼓励开发商在建筑物上创建垂直花园和绿色屋顶等的「垂直绿化」工程,让绿色无处不在。

回顾我在新加坡街头拍的照片,几乎可以说,但凡是室外的照片,就一定能看到绿植。

新加坡五日:City in Nature - 7

上面的照片拍摄于新加坡的乌节路,是新加坡最有名的购物街,汇聚了众多不同档次的大型购物中心。

这里有非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,有人说普通话,有人说英语,还有人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。但和纽约时报广场不一样的是,这里没有那种「工业化」的西方气息,也远没有那么让人提心吊胆。

在这一刻我觉得,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,除了路牌是英语的,其实和在广州没有什么两样。

写在后面

从一月中旬拖到三月下旬,这篇文章由于各种原因,一直没有完成。其间有非常忙碌的校园生活的原因,还有我从新加坡回来以后对个人未来思考的矛盾因素。

在三月份敲完新加坡游记的我,已经忘记了大部分在新加坡的见闻,但是依然记得从新加坡回国后我内心的挣扎。

我亲眼看过的这两所大学,哪怕在全世界都是相当知名的高等学府,也是非常多国内学生留学的目标。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局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,让香港和新加坡成为了更多中国留学生的首选甚至是唯一目标。

上大学后不久,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中期的人生目标,出国留学,并且在不久后的将来有能力养活自己。

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就是这么按部就班长大的人,这个目标很现实,也很遥远,更很严峻。

我曾经为这篇游记的结尾段落写下了很多自责性的、悲观的文字,去惋惜按部就班对这个目标的实现的扼杀。但转念一想,不是有句话叫「关关难过关关过」吗,未来乾坤未定,如果现在就开始悲观,那显然是还太早了点。

新加坡五日:City in Nature - 8

最后再提一嘴,Mr. Coconut真的非常好喝,下次我还来。

评论

  1. Avatar of springwood
    Macintosh Safari
    2 天前
    2025-3-27 19:19:15

    新加坡面积只有735.7 km²,比北京大兴一个区(1012 km²)还小,这意味着如果不出国就只能在这个小面积里面打转,想出远门就必须办出国手续。虽说新加坡护照去大部分国家都不需要签证,但也得办理出入境手续,肯定会比较麻烦。一旦遇到COVID这种流行病需要封锁国境的情况,那真的就变成围城了。长此以往这里的人会不会抑郁呢?欢迎有经验的人分享。

  2. Avatar of ejsoon
    Android Firefox
    7 天前
    2025-3-22 22:34:20

    弈趣極光更改域名為ejsoon.vip,請更改友鏈地址,謝謝!
    https://ejsoon.vip/change-win-to-vip/

    • Avatar of 别为馒头
      博主
      ejsoon
      Macintosh Chrome
      6 天前
      2025-3-23 21:24:37

      好的 已经修改

  3. Avatar of AptS:1547
    iPhone Safari
    1 周前
    2025-3-22 13:27:06

    owo 大佬好厉害

  4. Avatar of w4j1e
    Android Chrome
    1 周前
    2025-3-22 8:36:55

    我一月中下旬也去了一趟,交流基本上没有障碍,感觉新加坡人好松弛啊,一大早的地铁上除了一些上班族,很多餐馆,博物馆之类的都是十点才营业。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