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,南方的天气格外闷热。暑假里学生们躁动的心和滚烫的地面一样,都需要甘露的浇灌。
我们的暑假是从7月4号开始的,而事实上我在 7 月 15 号就返回了学校。暑假里学校没有什么人,说是来上课的,其实我们的心还在放暑假。
我的暑假过得还是比较放松的,十来天的时间里,我几乎没有让自己碰过作业。当然这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情,只是我单纯觉得与其在家里敷衍了事,不如早点回学校,至少让自己有专注下来的可能。
学生大会
7月 21 号是全体高三学生统一返校的日子,这天晚上年级里开了个学生动员大会。也是啊,曾经我还能以「准高三学生」的身份自居,而现在,我已经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高三学生了。这个头衔的改变,意味着我再也不能以为时尚早做为理由逃避、懈怠,也象征着我们「高三这一年」的正式起航。
高三这一年,意味着什么?这是学生大会上的主讲老师抛出的一个直击灵魂问题。这一剂鸡汤其实不那么令人讨厌,我在这里把问题的答案摘录下来:
意味着你几乎没有假期;
意味着你将彻底远离手机;
意味着你将不断重复枯燥无聊而又有意义的事情;
意味着你将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;
意味着对自己身体、心理、意志的全面考念
高三这一年,最不缺的就是压力和焦虑。压力从何而来?从进入高三到参加高考,我们会参加近十次大型的联考,看到冰冷的排名,这就是压力。高三的学习生活千篇一律,枯燥无聊,当努力学习却不见起色,这就导致了焦虑。
领导讲话自然是没有什么人听的,后面的东西无非是由上面的内容做诠释和发散,就有些无聊了。
7月 22 日
我尽量在每一节的末尾注上日期,从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写稿的大致周期。你所看到的内容都是我在学校用纸笔真真切切地写下来的内容,都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。在没有产生内容的那些日子里,我不是在整天上课,就是在参加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。
实话说,周而复始的三点一线才是高三的主旋律。但我实在不忍心向大家大篇幅地展示这个枯燥的过程——这实在不是「高三这一年」的初衷。
那位新老师
这是一个长时间的「斗争」过程,也许并不多见。我在这里把它记录下来,因为这是高三伊始的这段时间里,我们最能感知到的改变。
严格来说,这大概算是一次「学生运动」吧。在我们班集体组建以来,数学就是一道过不去的坎。而造成这个短板的原因,大概是在于我们的数学老师。对待一位老师,下面的描述应当是不敬的,但当你走近同学们中间,听到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比这篇文章难听一百倍的话的时候,你也许能理解,这次出错的可能真不是学生。
换数学老师的尝试,早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就已经在同学们之间开展。带头的几位同学写了联名信,用匿名问卷收集了同学之间对那位老师的评价,由家长代表直接与校领导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。
由于一些便利,我几乎了解这件事的全过程。[1]
在第一次的面谈中,那些匿名问卷大概是最有说服力的。在场的几位领导由此动摇了原本认为家长是在无理取闹的想法,换老师的想法由此萌生。但在这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,整件事看似几乎没有一点进展。(其实此时校方已经在酝酿此事,但出于对那位老师的尊重,加之新老师暂时没有人选,为了避免意外导致人事断层,消息一直没有传出来)
事件的最终敲定,大概是在七月上旬。家长代表又一次来到学校面谈,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。与此同时,那位老师悄悄向一位同学透露了自己将要调任的消息,但此时没有人知道将要接手这个「烂摊子」的老师是谁。
终于,那位新老师,他来了。
那是一位带着眼镜的中年男老师,体态略显宽大,走起路来更显从容,头上的秃顶在灯光下越发明显,告诉你那是数学强者的发型。他上课语速不快,但内容紧凑。不时上扬的音调和折断粉笔的清脆一响,让你的注意力只能放在他的课堂上。
我这么说好像有些夸大其词,但这已经是尽量客观的描述。同学们普遍反馈,听了他的课对数学有种「拨云见日」的感觉。
和新老师的相处刚刚开始,一切尚有可能。
7月 31 日
这边倒是觉得你这文章写的确实挺随和的,如果不是作为经历者之一,还真的无法共情,不过呢,怎么说这也是不需要别人指指点点的网站,(我说的话纯粹是心里话,没有其他意思)总得来说,作为自己的随记,到也算名副其实吧。
《高三这一年》的内容本来就是单独分类为「随记」的,所以写起来个人情绪肯定要重一些。
我倒的确没有要引起什么人的共情的意思啦,这个系列的文章不会提交给搜索引擎,所以真正在看的人应当是非常少的。
估计最忠实的读者会是……多年以后的我自己?
的确如此
私立学校的假期就是会比公立学校少一些
連暑假都只有十幾天?